★ 2010年5月5日至18日,京都大学野中泰二郎(Taijiro NONAKA)教授应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术访问。
学术访问期间,张庆明主任接待了Taijiro NONAKA教授并进行了交流。Taijiro NONAKA教授在重点实验室二层会议室为师生们作了三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的题目分别为“Vertical impact of earthquakes as in recent damage and thrown-up boulders”、 “Formulation of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compressed angles by principle of variations and test results”以及“Simulator visualization on dynamic behavior of elastic structures”。
王成教授、王仲琦副教授以及在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聆听了学术报告会,报告后Taijiro NONAKA教授回答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与师生进行了交流与座谈。王丽琼副主任和魏雪霞教授主持并参加了学术报告会。
★ 5月23日上午,俄罗斯科学家,约飞物理技术学院亚历山大乌里教授应邀在重点实验室二层会议厅作了关于爆轰法纳米金刚石——纳米技术新材料的学术报告,学校科研院高新技术部部长陈鹏万教授主持了这次报告会。亚历山大教授在固态物理学以及纳米碳新结构等研究领域颇有成就,此次报告会上亚历山大教授同与会师生交流了纳米技术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介绍了新材料在纳米技术中的运用。报告会结束后,亚历山大教授与在场师生就本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耐心解答了师生提出的学术问题。
★ 2010年6月10日,应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魏雪霞教授邀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纳米科学研究所所长郭万林教授访问了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作了题为“低维结构力电磁耦合的物理力学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魏雪霞教授主持,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丽琼教授、宇航学院纪葆华教授以及其他近70位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会。
郭万林教授在报告中阐述了纳尺度物理力学的内涵,介绍了其研究团队的学术思想以及近年来在纳米尺度物理力学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整场报告历时约两小时,气氛热烈,郭教授的精彩报告激发了在座师生的广泛兴趣。
随后郭万林教授参观了实验室,并与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庆明教授和机电学院副院长韩峰教授进行了交流。
★ 6月11日上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土木工程系夏开文教授应邀来爆炸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并在重点实验室二层会议室作了题为“应用霍普金森杆技术研究岩石的拉伸破坏”的学术报告。会议由刘彦副教授主持,重点实验室武海军副教授、董永香副教授等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夏开文教授就霍普金森拉杆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岩石爆破中工程中的应用等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并介绍了多伦多大学的实验室情况。夏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生动,与现场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互动,使与会师生受益匪浅。
★ 6月24日下午,应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庆明主任的邀请,美国普渡大学陈为农教授来重点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Use of Kolsky Bars (SHPB) for Dynamic Material Characterization”的学术报告。会议由张庆明教授主持,武海军副教授、吴艳青副教授及重点实验室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会。
报告会上,陈为农教授介绍了其课题组在霍普金森杆的应用和试验方面的最新进展及遇到的问题,重点介绍了霍普金森杆的基本原理、用途以及在超硬材料、脆性材料、超软材料等高难度材料中应用的方法技术。陈教授提出要以追求、严谨、坚持、科学的态度对待学术研究,受到了在场学者的一致认可。陈教授精彩的演讲,使与会师生对该领域研究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会后,大家纷纷就霍普金森杆在不同材料中的试验条件、实验结果和处理方法等提出问题并与陈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 6月25日下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卢国兴副教授应邀来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了题为“三明治结构的冲击和爆炸响应”的学术报告。会议由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丽琼教授主持,重点实验室武海军副教授、董永香副教授及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卢国兴副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冲击动力学,结构和材料的能量吸收;主要成就和擅长的领域是在实验设计方面。报告会上,卢国兴副教授介绍了其研究队伍近期的研究成果,特别介绍了三明治板的应用问题,在子弹冲击过程中三明治板吸收的能量,以及爆炸载荷对工程结构的作用。报告会后,与会师生就冲击和爆炸载荷对三明治板作用的区别,不同材料在应用中的特征等问题同卢国兴副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在一个初夏的午后,科学时报记者走访了我国著名爆炸理论与炸药应用技术专家徐更光院士。在轻松的谈话气氛中,记者感受到了徐院士作为科研工作者的执著坚毅的性格特点、辛勤不辍的工作态度和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
徐更光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顾问、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兵器工业总公司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召集人、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
在战火中成长的徐更光院士为学、为师、为研,一生砥砺为和平;长期从事炸药应用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成功研制的常温装药为弹药安全技术改造奠定基础;徐更光院士为我国炸药应用技术的发展披肝沥胆,硕果累累;审视当下,他仍一如既往奋斗在科研领域中,不畏艰辛。
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国家级奖励4项、全国科学大会奖等部委级奖10余项。1992年在人民兵工创建60周年之际获兵器工业总公司党组授予的“兵器工业功勋奖”荣誉称号,1998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